女画家的评论
在上世纪中国画坛上,男画家的成就似乎掩盖了女画家的光芒。如果以大师级的标准来衡量,女画家显然未能企及。笔者以为,导致这一状况并非是女子的能力不及男子,而是中国女子受传统“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尤其是在解放前,她们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少于男性。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书香门第或大户人家的女子接受了正规的教育,有的还专门拜师学画,如俞致贞受业于于非厂、王叔晖受业于徐燕荪、胡洁青受业于齐白石、李秋君受业于张大千、陈小翠受业于冯超然、陆小曼受业于贺天健、潘志云受业于吴湖帆、江采受业于陈师曾、顾飞受业于黄宾虹等;还有女画家跟丈夫或父亲学画,如潘静淑跟丈夫吴湖帆、傅益瑶跟父亲傅抱石、江圣华跟父亲江寒汀、樊涌芳从父亲樊少云等。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国内的美术院校都有女性学生,像周思聪、王迎春等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徐乐乐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徐元清、张迪平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张雷平就读于上海戏曲学院舞美系。还有的女画家到国外去学习艺术,如傅益瑶就读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所以,无论是拜师学画还是入美术院校学画,都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画家。如何香凝、吴青霞、王叔晖、俞致贞、陆小曼、陈佩秋、谢月媚、潘志云、傅益瑶、马小娟、王玉珏、吴玉梅、王迎春、周思聪、赵豫、徐乐乐、胡宁娜等等。尤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上海还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女性自行发起组织的女性艺术家团体,该会有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飞等发起成立。期间还举办了书画会展览和出版《中国女子书画会特刊》。此外,据1947年美术《年鉴》记载,有不少知名女画家还授徒,像吴青霞有“篆香阁”,门徒12人;顾青瑶有“绿梅诗屋”,门徒35人;陈小翠有“翠楼”,门徒7人。在绘画艺术上,许多女画家也都有拿手的绝技,如吴青霞的鲤鱼、芦雁,王叔晖和周炼霞的仕女,俞致贞的工笔花卉,陈佩秋的青绿山水,傅益瑶的唐人诗意画等成就很高,她们的作品都是海内外藏家所喜爱的。其中吴青霞的作品在1956年入选在芬兰举行的“世界女子画展”,1984年她的《鲤鱼》、《芦雁》、《仕女》、《松鹤》、《葡萄》五幅作品代表中国参加了“法国国家秋季沙龙”。她还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了画展,出版画集多部,其小传被列入英国出版的《艺坛名人录》、《世界著名女子传记录》等,她还荣膺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为中国赢得
甲骨文是如何出土的??
1899年
古董商人携甲骨至京,王懿荣判定甲骨上所刻为古文字,重金收购,此为甲骨文发现之肇始。
王襄与孟定生也在天津开始收购甲骨文。
1900年
沙孟海生。.
秋,王懿荣以身殉国(1845—),山东福山人,著名金石学家。《清史稿·王懿荣传》:“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殷墟甲骨文是他第一个认识并作为珍贵文物购藏的。*
1901年
王懿荣之子王翰甫为还旧债,出售家藏甲骨与古器物。刘鹗(字铁云)开始收买有字甲骨。
唐兰生。
商承祚生。
1902年
刘鹗先后购得有字甲骨约5000片,开始选拓墨本。罗振玉在刘鹗家中见其甲骨文拓本,叹为“汉以来若张(敬)、杜(林)、杨(雄)、许(慎)诸儒所不得见”之文字。
诸乐三生。
1903年
刘鹗《铁云藏龟》六册石印出版,共收甲骨拓片1058枚,为第一部甲骨著录。刘鹗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该书的出版扩大了甲骨文资料的流传范围,标志着甲骨文从学者书斋中的“古董时期”进入“金石时期”。
1904年
孙诒让著《契文举例》二卷第十章,为考释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1906年
山之南生(—?),山东黄县人,1924年从叔外祖丁佛言学甲骨文、钟鼎文,其甲骨文书法曾参加上海“中国语文展览”、上海救济委员会主办的“救济古物书展”等,获得好评。
冯文凤生。
游寿生。
1908年
罗振玉获悉甲骨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
孙诒让卒。
1909年
童雪鸿生。
1910年
罗振玉考订甲骨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玉简斋石印出版。
1911年
罗振玉、王国维赴日本京都。
胡厚宣生。
1912年
罗振玉撰《殷墟书契》。
1913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在日本出版。
1914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共考释并加以解说485字。
1916年
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默拓影印本出版。
1917年
罗振玉《殷文存》影印本出版。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这两篇著名论文,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1919年
罗振玉回国寓天津。
1920年
王襄编第一部甲骨文辞典《秿室殷契类纂》收可识字873个。
1921年